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2-09-30
“1917年的重陽節,朱德應當時瀘縣鳳儀鄉團總熊仿文之邀,首次登上云錦山并組建了振華詩社。如今,振華詩社仍然活躍,這是振華詩社出版的刊物?!比涨?,瀘縣云錦鎮史博物館講解員魏生梅熱情地給前來參觀的人員介紹。
回望歷史,勤勞睿智的云錦人,躬耕篤學,創造了無數的驕人業績和燦爛的農耕文明。四大世家、薄刀橋四座國寶龍橋、二十四項市、縣級非遺、三大集場、兩處勝境、三十五位英雄烈士被收錄歷史文獻,名揚梓里,閃耀川南。數風流人物,龍川壩的明末兵部尚書熊文燦聞名遐邇,余家溝的北大嬌子陳煒謨享譽文壇,金雞橋的抗日名將袁治熱血報國,干溝山的教育名家何白李樹蕙滋蘭。開國元帥朱德駐瀘州期間,三上云錦山,締建振華詩社,薪火相傳,詩風蔚然,崇文重教之風日盛。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鑄就今日云錦引領“瀘州東翼”,成為“都市副中心”之格局。
“每一次講解都讓自己感慨萬千,特別是發生在我們云錦鎮人身邊的人和事,倍感自豪!”魏生梅說,每次講解都能從群眾的眼神中體會到云錦鎮群眾在這片熱土上艱苦奮斗、不斷向前的精神,激勵著云錦鎮的黨員干部、群眾不斷努力奮斗、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擺放的一些老物件更是讓年紀大的參觀者回到了從前?!斑@些東西是一種記憶,也對下一代是很好的教育實物,讓他們知道先一輩艱苦的生活是怎么過來的?!笨吹揭郧案赜玫睦?,村民們發出感慨,這些老物件如今已經很少見了,但云錦鎮的每寸土地上,都有它的翻耕過的印記。鎮史館把這些東西保存下來,讓更多的年輕人有了了解歷史的渠道。
“以前從來就沒有仔細了解過自己家鄉的歷史,今天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同時,作為一個云錦人,我也深感自豪?!碧萍臃际堑氐赖脑棋\人,親戚朋友來訪,她就帶著他們來參觀鎮史博物館,交談話語中透露出對家鄉的文化自信,令人十分欽羨。
“鎮史館是記錄云錦鎮鎮史沿革、城鎮文化、民俗風情的重要載體,對于傳承城鎮記憶、居民德育教育有著重要作用,是全鎮人民的精神家園?!蔽荷氛f。
一座鎮史館,一頭牽手既往,一頭牽手未來。為了全面系統地將云錦鎮歷史變革、滄桑巨變以及人們的勞動生產、生活狀況展示出來,云錦鎮投入58萬元建設了鎮史館。
鎮史博物館位于云錦鎮稻子村隆慶寨生態農業園內,建筑面積450平方米,從籌劃到開館,耗時1年。該館以時間為線索,集中展示了鎮史沿革、鎮情風貌、經濟發展、民間習俗等多方面內容,全面展示了云錦鎮深厚的人文歷史和濃郁的特色文化。
“云錦鎮史館為瀘州市首家鄉鎮級博物館。自去年建成運行以來,館內設施在不斷完善升級?!蔽荷方榻B。
云錦鎮史博物館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集中體現人文薈萃的云錦鎮鎮史,以文字介紹、影像資料、書籍刊物等為主,著重介紹了云錦鎮的人文歷史,這里面有明末兵部尚書熊文燦、抗日名將袁治等生平,以及開國元勛朱德與云錦的緣分;另一類以實物為主,主要是反映農耕文明為主的農耕農具、瓷器、木器、像章、貨幣、連環畫、地方民間工藝、近代歷史文獻等藏品展示。展品完善、品類豐富,現有藏品總量已達700余件(套),最早的藏品可以追溯到明末時期。
魏生梅說,鎮史館的建設不僅有利于喚起回憶、留住鄉愁,更有利于人民團結、促進社會文明和諧,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云錦人更加緊密的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為建設家鄉作出貢獻。
鎮史館自開館以來,已成為云錦鎮干部群眾追憶歷史、留住鄉愁、憧憬美好未來生活的新去處,更是成為全鎮黨員干部開展“主題黨日”、愛黨愛國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汲取力量砥礪前行的主基地。
百年風云變遷,如今的云錦鎮成為了瀘州東翼重鎮,村民富了,村莊美了,跟黨走的信念更堅定了。展廳內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張張珍貴照片、一個個感人故事,向我們訴說著云錦鎮的發展變遷,生動展示了黨帶領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奮斗歷程。云錦鎮鎮史館的建立,讓紅色精神永續傳承,更讓黨員群眾在前行中更有底氣。(魏生梅 曾佐然)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